
競技場變追星現場? 運動員IP成商業金礦 官方出手整頓飯圈亂象
中國體壇近年掀起商業化浪潮,體育明星影響力飆升,吸引數以萬計的粉絲狂熱追捧,「飯圈文化」隨之滲透。乒乓球好手孫穎莎與王楚欽等奧運健兒,憑亮眼表現躋身「流量擔當」,其商業價值表現亮眼。孫穎莎代言的高露潔牙膏3分鐘售罄,雜誌預售破數十萬本;乒超聯賽總決賽門票更創下3000萬元(人民幣,下同)票房。這在為運動員帶來巨大商業價值的同時,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爭議。
運動賽事轉化為明星IP
中國體育健兒在國際賽場上的出色表現,已然成為巨大的流量入口和商業IP孵化器。以乒乓球名將孫穎莎和王楚欽為例,他們憑藉在東京奧運會上的亮眼成績迅速積累了大量粉絲。這種影響力不僅體現在社群媒體的高熱度,更直接轉化為驚人商業價值。
例如,孫穎莎代言的高露潔牙膏在發佈後3分鐘內即告售罄,半小時內賣出14萬件套裝;她所登上的時尚雜誌封面,預售幾分鐘內就能突破數十萬本,屢創銷售紀錄。乒超聯賽總決賽票房收入超過3000萬元,門票短時間內搶購一空。這種追捧延伸至週邊商品,粉絲們購買面膜、眼霜、運動餅乾,甚至雜誌,只為支持偶像。從姚明、劉翔到如今的孫穎莎、王楚欽,中國運動員已成「斷層頂流」,商業代言、票房和周邊產業的蓬勃發展,構築了體育商業化的黃金時代。
「飯圈」文化融入體壇
這股粉絲經濟背後潛藏著「飯圈文化」的陰影。源自娛樂圈的「飯圈」模式,以應援、打榜、控評等行為,逐漸蔓延至體育圈。粉絲不僅熬夜看直播、搶購代言產品,更組織線下活動,甚至將狂熱帶進賽場。
這種現象導致了諸多爭議事件。例如,在巴黎奧運的乒乓球賽場上,部分孫穎莎的粉絲在中國隊內戰時,對同為國手的陳夢發出噓聲、喝倒彩,甚至做出不文明手勢,並在網絡上發起攻擊,質問陳夢「擊碎全國人民希望,大義何在」。此外,對非本土球員的歧視、對中國隊友的排擠、以及對賽果的陰謀論解讀,都反映出部分「飯圈」粉絲將個人好惡凌駕於體育精神之上,導致賽場氛圍惡化,嚴重影響了運動員的比賽情緒和體育賽事的公正性。
政策回應與清朗整治
中國官方高度重視「飯圈」亂象對體育環境的影響,體育總局多次發文強調要嚴治理體壇「飯圈」化。巴黎奧運會後,中國網安部門封鎖了6000多個攻擊運動員的網絡帳號。
各大社群平台積極配合「清朗行動」:小紅書清理1.9萬餘條違規資訊,禁言749個帳號;嗶哩嗶哩處理58652條違規訊息;快手、抖音也下架數萬條「飯圈」內容。這些措施重點打擊造謠、攻擊運動員及炒作「運動員CP」等亂象,維護體育競技的純粹性。
雖然體育明星化帶來商業機會,但當局面臨平衡商業利益與體育精神的挑戰。「清朗行動」旨在引導粉絲理性支持,讓體育回歸競技本質,避免「粉黑大戰」影響賽場秩序。
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
免責聲明: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、招攬或邀請、誘使、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,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,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,概與本公司無涉。投資涉及風險,證券價格可升可跌。